close

不論世界是如此的求名求利. 終究無非是希望合家平安.


        離開了城隍廟後 , 我們一路跟隨著葉教授的腳步沿著迪化接往北走.  在教授的導覽下 , 我們可以看到街道兩旁中藥店林立 , 像是乾元堂 , 永盛藥鋪 , 這些藥鋪經由前人相傳至今都已有數代的光景了 ,  原來當年 , 移民潮由艋舺登陸後 , 跟著是不同移民群的械鬥 , 同安的移民一路往北走定居在現今的延平北路 , 迪化街一帶. 隨後在劉銘傳將台北府的重心往北移 , 並在現今的大稻埕碼頭一帶 , 劃為洋人居住的地區. 所以一時之間利用碼頭做藥材 , 布匹 , 絲綢 , 或是米 , 鹽等民生必須品的貿易 ,  也跟著興盛繁榮起來. 

       另外 , 教授也要我們仔細的看 , 當年這些經營貿易的店家 , 因為經商賺了不少錢 , 所以在兩旁建築物上頭 , 都精雕著許多建築花飾 , 幾可媲美巴洛克式的建築呢. 不過在時代變遷下 , 雖然仍有著許多老字號商家 , 辛勤的經營著店鋪 , 守著當年的風華絕代 ,  但也有不少店家 , 可能是轉業或是早已不住於此 , 建築外牆斑駁 , 幾近殘破 , 更是讓人不勝欷噓.

在教授的指引下, 大夥抬著頭看看當年巧奪天工的建築.


每一刀工下 , 浮雕花樣更顯的栩栩如生.


不過一旁雜亂無章的水管 , 讓人不禁感嘆 , 歲月變遷. 很多事都是不從人願的.


乾元堂的樓上外牆 , 鑲著兩條很大的人蔘  , 讓人一看就知道 , 他們是賣人蔘中藥的. 我跟一郎看了不免會心的一笑.


活動中不乏許多年輕時髦的女孩. 想不到在這紙醉金迷的社會裏 , 竟還有年輕人願意來關心這片土地. 真的很難得.

        也許是當年的需要吧 , 迪化街兩旁的建築物都建的極為細長 , 從外表看起來 , 店鋪的寬度不過就近十幾尺 , 但深度卻都有六七十公尺長呢. 我們在教授的帶領下 , 進入了永盛藥行參觀. 也許是教授曾經帶過不少次活動來到著吧.  藥行的老老板 ,  看到我們都極為和善的邀我們進去參觀呢.

永盛藥行的老老闆已經退休了 , 現在接手的是兒子 , 也是藥鋪的第四代傳人了.


我想 , 在台灣很少見的天井 , 竟可以在這堆滿藥材的房子裏 , 重現在我們的眼前.


走道的兩旁堆滿了許多不同種的食材或是科學中藥.


以及一袋袋我不知名的藥材.


光從這貨架上 , 就可以看的出 , 一間老字號的藥行 , 需要供應著許許多多不同種的藥材 , 以應付所需.

        離開藥行 , 我們再一路往北走 , 兩旁出現的不是中藥行 , 就是南北雜貨上 , 堪稱是全台藥材供需的最大來源, 也難怪許許多的人都會不遠千里來這採買了.

看看櫥窗上的鹿茸 , 或是鮑魚等珍貴食材 , 中國人果真是全世界最懂的進補的. 我想在劉銘傳時代登台的外國人 , 來到這必大開了眼界呢.


這間復振商行 , 創立於1853年 , 算一算也有154年的歷始了.號稱為最老字號 , 真的是一點都不容易.


看看這間東西賣的更是稀奇.


沒錯 , 就是魚翅 , 瞧這充滿利齒的血盆大口. 真不曉得當這魚在捕食其他生物或攻擊人時 , 有沒想過有一天, 會成為老饕的腹中物.


光看這一地的魚翅 , 就不知道有多少魚群要糟殃了.


這排翅夠嚇人了吧.

        當然啦 , 教授帶領大家看看這幾間販賣藥材雜貨的商店 , 並不是要向大家推廣他們賣的是什麼東西. 而是要我們知道 , 這些店家 , 接襲這上一代流傳的事業 , 努力的發揚光大 , 也默默的肩負著延續昔日大稻埕繁華的生命.  

        就在看完後 , 教授特別要我們再看看這兩旁的建築. 在傳統的屋瓦樓房中 , 參雜著些許的洋式作風 , 這顯示出當年房子的主人 , 財力有多風雄厚. 透過這與眾不同的雕琢. 刻意章顯的意圖.

傳統的建立 , 參雜著洋式的建築風味.


看看這一整棟的造型. 可以想像的出, 當年新居落成時, 鞭炮究竟放的有多長 , 聚集多少人來圍觀了.


瞧~ 大家一邊聽老師解說 , 一邊拍照拍的有多入迷呀.

      穿過涼州街 , 我們看到有一間是賣蒜頭以及乾貨的 , 教授跟我們說 , 當年第一代的蒜頭伯 , 因為不識字 , 所以只能做起這簡單的買賣 , 但人們總愛他的善良 , 所以稱呼他一聲--蒜頭伯. 但自從有著大學學歷的兒子 , 畢業後接手 , 在多角化的經營下 , 將生意做的更是有生有色 , 旁人現在見到 , 也總愛笑稱 , 喔...賣蒜頭也能生出大學生喔.   教授說 ,這就是大稻埕人的親和力.

賣蒜頭的商家.


老闆辛勤的將蒜頭外層的膜給拋去.

         其實 , 在這裏除了前面講的大稻埕人如何致富 , 如何辛勤工作 , 內心是多麼的善良. 葉教授也帶著我們來到這間民國初年就已創建的商販. 來此不是為了看他賣些什麼東西 , 但在此可以看到外頭掛著城隍廟的燈籠 , 這是給予替廟裏捐獻 , 樂善好施的一種肯定. 也看的出這裏的人 , 對信仰是有多麼的虔誠了.

店裏仍然保留著昔日商品販售所遺留下來之招牌.


看著屋外掛的燈籠. 讓我想到 , 有人說神明前求的盡是名與利 , 但葉教授說...只有一樣, 就是" 希望 ".

        當然...在時代的變遷下 , 大稻埕也有著新移民的進住. 像是遠從鹿港來的施家 , 當年父親帶著一家人上北部打拼 , 結果來到這 , 就愛上了這塊土地與文化. 一住就已好幾十年了.

來自鹿港的小吃店老闆. 對人總是笑瞇瞇的.

        走到這 , 可以發現迪化街尾端 ,  相較於前面中藥店的外牆雕琢華麗的建築 , 來到這已經屈指可數了. 甚至有許多店家都已經改建了為一般的公寓了. 不過在教授的帶領下 , 我們還是拜訪了一些商家 , 像是竹製品的店家 , 或是很好吃的餅鋪店及肉乾店 , 另外也拜訪了一位在瓦斯行裏 , 年已98歲的老奶奶. 在這樣的行程裏 , 可以感受到這塊土地的熱情. 而我透過鏡頭的補捉 , 相信一定可以將這珍貴的情感 , 凝結在時間的轉瞬間.

年近六十的歐巴桑 , 這跟結髮多年的歐基桑 ,  努力的在卸下卡車上的貨物.


一旁的碾米廠. 老板員工們 , 用心的在修理著器具.


好吃的餅鋪--李亭香. 在時代的趨使下 , 老闆率先將原本老舊的建築 , 重新改建符合老街的懷舊樣式. 為老街添上新風貌.


店家很熱忱的招呼著我們.


一郎 ~ 你是不是利用我, 在偷偷的拍著漂亮的女店員呀.


隔壁的肉乾店--江記華隆.  鎮店的老奶奶 , 很客氣的端著肉乾請在場的每一位客人試吃.



一旁正等著晾乾的肉乾.


客氣且帶著靦腆的瓦斯行老板 , 背後坐著的就是高齡98歲的老奶奶 . 老奶奶見到我們開心的笑了起來.


        走到著 , 整條迪化街大致都被我們走完了, 感覺的出 , 也許是因為葉教授的好人脈吧 , 我們所到之處 , 都可以感受到店家的友善 , 也因此. 透過這樣的關系 , 我們除了可以在聽取教授講述著大稻埕的人 . 事 . 物 , 以及在時空變化下 , 環境有了什麼樣的變化 ,  也可以趁機好好的拍拍在這裏的一景一物. 這都是平常隻身來迪化街 , 所不能做到的.

        行程都走完了嗎? 也許可以說是...但 , 在整個活動結束前 , 教授還帶我們去拜訪一位堅守茶道文化的茶行---王有記茶行. 讓我們除了看看茶葉是怎麼做的之外 , 也讓我們感受一下在地人有著多麼的好客....敬請待續.
  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cor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