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孩子對於一般普羅大眾來說,可能不是件太困難的事,只要孩子能吃的飽、穿的暖,有地方可以窩著睡,孩子應該都能夠自然的長大成人。但是相對於養,「教」孩子這檔事,就變得很麻煩棘手,不論是否要付出相對的成本,光是要驗收孩子學習的成果,就足以讓父母一個頭兩個大。

就目前的社會結構來說,教育孩子除了在學校的正規課程外,大多是在課後教給安親班來幫忙輔導,這一個月從幾千塊到上萬元的教育費,相對的對月支薪的上班族父母來說,衍然是一項固定的支出,也可以說是沉重的付擔。但相對於父母的付出,孩子回報的成果又是什麼?考試一百分?還是懂事聽話?結果往往是不如人意,甚至是孩子在累積一整天上課的疲勞後,在面對父母的質問下,一整個不耐煩,搞得親子關係劍拔弩張。


有人說,如果是全職媽媽在家帶,狀況會不會好一點?沒有安親班的正規課程要求,也不用有著寫不完的作業,只要規矩的寫完學校的功課,孩子是不是會比較輕鬆些,學習效率會不會更好?答案也多是因人而異,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願意乖乖的在家,把學校的功課好好的寫完,也不是每個父母,都能夠完全的讓孩子自己做主,沒了安親班,取而待之的可能是更多的才藝課,只要父母有付出,相對的就有著更多的期待!


就我們看著孩子剛上小一的學習狀況,孩子從原本幼稚園寫字歪七扭八的狀況,一上小學後,學校老師會像是百般苛刻似的要求孩子得一筆一劃的把字寫「好」,這不僅對孩子是一項考驗,也像是在對孩子背後的父母,下了一場沒有文字的挑戰書。


畢竟,每當老師把作業本發回來時,看著一個又一個待訂正的「滿江紅」時,相信沒有幾個父母能夠輕忽視而不見,尤其當老師在一旁註記要再加油的評語時,總覺得自己的孩子,可能已經排在全班的黑榜中,列入幾個待觀察的名單內,所以總會像要使出殺手瞷般的,要求孩子一定要完整的把字寫好,把題目算對,甚至是每當有小考時,一見到孩子不及格時,就像是孩子沒未來時,急的雞飛狗跳的責罵著孩子。


我們試著回過頭來看孩子與老師,以及父母間的關係。學校的老師站在替孩子立標竿的立場,一方面糾正孩子的錯誤,一方面也鼓勵孩子向前邁進,所以就孩子的作業本來說,只要有錯的地方,多會刻意的挑出毛病,就是要提醒孩子注意小細節,也藉機訓練孩子的注意力,以及手部的小肌肉控制。但相對的站在父母的角色,就得要在孩子回家訂正作業時,提醒孩子錯誤的部份,要一五一十的訂正,並且督促孩子,不應該再犯相同的過錯,幾次下來,孩子會慢慢習慣這樣的修正方式,也會懂得在遇到同樣的狀況時,該怎麼樣作答才不會重蹈覆徹。


不過麻煩的事,不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曲線,都能麼能夠順著父母老師的預測,甚至是多數的孩子,似乎在幾次下來,同樣的錯仍是不斷的發生。舉例來說,均均在注音的部份,聲調老是忘了寫,尤其是在抄連絡簿時,光是一個甲本的「ㄐ一ㄚ
ˇ」,裏頭的三聲符號老是忘了寫,要不就是寫成二聲,我曾經認真的數過,一共錯了有九次之多,真的是有夠離譜。另外像是注音符號的謄寫,老是不肯按規矩一筆一劃寫,不是提早拐彎,要不就是投機取巧,幾行字寫下來,被我劃圈的就幾乎佔了百分之九十,這一點都不誇張,也一度讓我看到回家有類似的作業,就開始擔心了起來。

遇到這樣的狀況,說是不擔心那是騙人的。對孩子動了怒,打手心屁股都來,孩子似乎是不買帳。同樣的錯誤一再的發生,讓人一度以為孩子是故意的,特地來找碴的。好在,幾次細心的觀察下,孩子是有慢慢的進步的,那怕是些微,但只要當父母的刻意多留意,並切多誇獎孩子,一次又一次,慢慢孩子會抓到寫作業的重點,並且表現的越來越好。


當然這不是幾次下來就會成功,孩子的表現也可能是起起伏伏,這就是考驗著父母對孩子的耐性,但說真的,以現在的工作形態來說,許多人都已經是晚上八九點才回到家,孩子也剛從安親班回家,做了一整天的功課,上了一整天的班,累都累慘了,那幾個人還有心,願意慢慢的靜下來好好的跟孩子溝通,就算有,孩子也不一定有那個情緒,這也是時下的家庭,必須很正面去看待的問題。但至少從「耐性」為出發點,多聆聽孩子的想法,會是一個良性的開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scor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